你知道在太空站里怎么上厕所吗?知道航天员出舱时穿的那套衣服值多少钱吗?说实话,我刚开始了解航天知识的时候,连火箭和飞船都分不清——就像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一样,总得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神舟15号那些事儿。
神舟15号的基本情况
2022年11月29日,神舟15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。这次任务有三位航天员:费俊龙、邓清明和张陆。你可能要问了,这些人是怎么被选上的?这么说吧,比考清华难100倍。
-
选拔标准
:身高必须在160-172厘米之间,不能有蛀牙(太空环境会让牙疼更严重),还得能忍受8倍重力加速度——相当于8个你自己压在身上 -
训练内容
:水下失重训练、离心机旋转、72小时不睡觉...光听这些我就腿软了 -
特殊要求
:必须会修理设备,懂医学知识,还得是个好厨师(太空方便面都得自己煮)
太空生活大揭秘
在空间站里过日子,跟咱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。比如说睡觉,不是躺着而是站着睡——因为失重环境下根本分不清上下。他们用睡袋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,听着通风系统的嗡嗡声入睡。
最麻烦的可能是上厕所。太空马桶是个价值1900万的高科技产品,靠气流吸走排泄物。用之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要是操作失误...那画面太美不敢想。
出舱行走有多危险
记得电视里那些穿着白色宇航服在太空漂浮的画面吗?那套舱外航天服重120公斤,造价3000万人民币,相当于把一套房子穿在身上。
主要危险来自:
1. 太空辐射:相当于每小时做100次X光检查
2. 太空垃圾:一粒米大的碎片就能击穿航天服
3. 极端温度:向阳面120℃,背阴面-100℃
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搞航天?
肯定有人会问:地上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,为啥要往太空扔钱?这事吧...
首先,航天技术带动了2000多项民用技术突破。你现在用的手机摄像头、婴儿奶粉配方、甚至记忆棉床垫,最初都是为航天研发的。
其次,太空有地球上稀缺的资源。比如氦-3,100吨就能满足全球一年能源需求,而月球土壤里至少有100万吨。
最后,这事关国家战略安全。GPS知道吧?要是战争时期人家把你信号关了,导弹都找不到北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北斗系统。
航天员回家后会有啥变化?
在太空待半年,身体会发生神奇的变化:
- 长高5厘米(脊椎不再受重力压迫)
- 脸部浮肿(体液往头上涌)
- 肌肉萎缩(每天必须锻炼2小时)
最惨的是刚回地球时,很多人会忘记重力存在。有航天员想喝水,随手把杯子放开,结果摔得粉碎——在太空习惯松手东西就飘着了。
普通人能当航天员吗?
目前商业航天正在发展,维珍银河的太空游票价25万美元。不过要成为专业航天员,你还是得先参军或当科学家。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已经有科学家入选了,说不定哪天就会招教师、记者甚至程序员呢?
要说我的看法啊,航天事业就像跑马拉松。看起来都是大国在烧钱竞赛,实际上每一步都在拓展人类的可能性。那些说"不如把钱用来扶贫"的人可能不知道,航天育种技术让小麦亩产提高了20%,这算不算最硬核的扶贫?